新華社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日前聯合發布《2023國民收聽趨勢白皮書》。白皮書顯示,科技飛速發展帶來國民收聽習慣的巨大變革,音頻內容及技術以獨特的優勢,正深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音頻用戶更注重學習與閱讀
白皮書顯示,在喜馬拉雅平臺,2023年人均年播放專輯數量達到19張,其中人均有聲書收聽量為8.8本。
從用戶畫像來看,音頻平臺受到不同年齡層用戶的喜愛。其中,三線城市用戶的收聽量已經超過一線城市。“有聲書”“親子共聽”“互聯網大學”“播客”等成為2023年國民收聽關鍵詞。
白皮書指出,與互聯網用戶相比,音頻用戶更加注重知識學習、閱讀體驗和互動交流。其中,音頻用戶在電子閱讀、電子書的使用上高于全網近30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音頻平臺與內容創作者需要更好了解用戶趨勢和市場趨勢,提供更優質、個性化的音頻內容和服務。
“解壓放松”和“緩解焦慮”成為人們選擇收聽音頻的主要原因,占比64%。24.6%的用戶收聽音頻的目的是“學習提升”和“獲取新知”,位列第四位。49%的受訪者傾向于睡前收聽音頻內容。52.9%的創作者愿意將他們的作品制作成音頻版本,這也表明大多數創作者對于制作音頻版本的積極態度。
伴隨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發展,喜馬拉雅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AIGC專輯數量相較于2021年增長了8倍,播放量增長了353%,人均年收聽AI專輯數量超過6部。對于創作者而言,已有62%的創作者為了節省時間和提高效率而嘗試使用AI工具進行音頻創作。但用戶對AIGC音頻內容持中立態度,認為它方便了閱讀和有聲閱讀,但還沒有達到與真人相匹敵的水平。
對優質有聲書有聲劇需求提升
不同年齡段的音頻用戶在內容偏好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白皮書顯示,18—25歲用戶傾向于收聽二次元動漫內容,26—30歲用戶熱衷于收聽單人講播、訪談類節目,31—35歲用戶傾向于收聽直播類節目,50歲以上用戶更喜歡收聽健康養生類節目。從內容需求來看,年輕人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高于中老年人群,18—35歲人群對心理療愈類內容需求旺盛,占比超過46%,高于36—50歲人群21個百分點。
白皮書顯示,近六成喜馬拉雅有聲小說用戶書齡在4年以上,每周聽6小時以上。音頻用戶對于優質內容的需求不斷提升,特別是在有聲書和有聲劇領域,他們期望好書能夠搭配上優秀的演播。
有聲書主播參與演繹影視IP原著有聲劇,滿足了有聲書用戶的追劇期待。平臺數據顯示,多部經典劇集IP改編的有聲劇受到用戶歡迎。如《甄嬛傳》有聲劇播放量超過5000萬,《人世間》《慶余年》等實現有聲劇播放量破億。數據同時顯示,喜馬拉雅通過與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合作,開通內容一鍵關聯功能,影視劇開播前后有聲書或有聲劇的播放量環比增長超過100%。
白皮書顯示,超過五成的家長用戶每天讓孩子收聽兒童內容,超過七成的用戶選擇在孩子睡前播放兒童內容。他們看重能夠給孩子講故事的內容,希望孩子能從中學到知識或實現國學啟蒙。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音頻用戶群體中,50歲以上的銀發人群傾向于全天候收聽音頻內容。他們選擇相聲、評書、新聞熱點、歷史、戲曲等相關內容并愿意為之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