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13(2022)》。藍皮書指出,在對突發事件或輿論熱點信息渠道的可靠性評估中,傳統主流媒體依然具有無可比擬的權威性,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三大國家級主流媒體渠道公信力均超過80%。
2021年的調查數據顯示,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的新聞“基本可靠”和“非常可靠”的比例高達88.1%;新華社、人民日報的新聞緊隨其后,達到86.5%;中央電視臺的新聞或評論節目為85.0%。
門戶網站方面,政府門戶網站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具有絕對優勢,認為政府門戶網站新聞“基本可靠”和“非常可靠”的受訪者比例高達83.5%,遠高于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新聞36.0%的可靠性認知水平。
受訪者對其他新媒體信息渠道的公信力認同與主流媒體相比也呈現明顯差異。總體來看,近40%的受訪者對微信群、QQ群等即時通信群組渠道討論的新聞信息,報告了“不太可靠”和“很不可靠”的認知,而“基本可靠”和“非常可靠”的正向評價僅為11.5%。對于QQ彈窗新聞、知乎和貼吧等社區新聞、梨視頻等視頻網站新聞、今日頭條等個性化推薦新聞來說,均有30%的受訪者報告了“不太可靠”和“很不可靠”的認知。
從時間維度來看,2021年,受訪者對新華社和人民日報新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的可靠性認知(“基本可靠”和“非常可靠”)均有所提升,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8個百分點和2.3個百分點。與此相對應的是,2021年受訪者對海外傳統主流媒體新聞以及海外社交媒體新聞的可靠性認知(“不確定”“基本可靠”和“非常可靠”)明顯降低,分別比上年下降了4.8個百分點和5.2個百分點。
綜上可見,更多的用戶愿意相信來自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的突發事件或輿論熱點信息,傳統主流媒體在公信力方面具有壓倒性優勢,國內社交媒體用戶對海外媒體的負面印象不斷深化。
據了解,本研究課題依托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社會化媒體中國家認同的輿論構建研究”,以“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或輿論熱點(比如疫情、地震、交通事故、恐怖襲擊等),從總體上看,您覺得下列渠道發布的消息在多大程度上可靠”為題,將媒體渠道操作化為“新華社、人民日報的新聞”“中央電視臺的新聞或評論節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廣播新聞”“新聞期刊新聞”“政府門戶網站新聞”“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新聞”“微博等網絡社區新聞”“QQ彈窗新聞”“知乎、貼吧等社區新聞”“梨視頻等視頻網站新聞”“今日頭條等個性化推薦新聞”“微信群、QQ群討論的新聞”“海外傳統主流媒體新聞”“海外社交媒體新聞”等14個類型,以里克特(Likert)五級量表對各類信息渠道的新聞可靠性進行認知判斷,得出結論。研究采用了2020年6月和2021年6月兩次截面問卷調查的4604份樣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