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江蘇無錫發布的《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12(2021)》認為,2020年以來,媒體融合發展進入全面發力、深化改革、構建體系的新階段,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處于戰略機遇期和關鍵窗口期,同時提出新媒體發展十大未來展望。
這十大未來展望為:
數字經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持續發揮重要推動作用。數字經濟在我國GDP中的比重呈上升趨勢,數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傳播技術催生宅經濟、閑置經濟、小眾經濟等微經濟模式,展現出蓬勃發展活力。
數字生活新服務成為發展熱門。2020年,互聯網頭部企業紛紛入局本地生活賽道,數字生活新服務將帶來網絡行業發展紅利。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紛紛布局本地生活服務電商發展。
互聯網金融生態構建兼顧安全與創新。2021年5月,數字人民幣接入支付寶,數字人民幣打通支付寶渠道將擴展用戶的數字人民幣使用場景,提升用戶支付體驗。
新媒體生態催生新傳播方式。算法推薦催生興趣傳播方式的興起,而以社交機器人等智能傳播產品為載體的智能傳播正成為一種新型傳播形態。新媒體形態的不斷變遷及信息傳播的人本特性使高審美導向、具有故事性的網絡內容更易受到用戶關注,內容傳播類型不斷創新。
平臺企業探索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2021年3月,北京字節跳動發布的2020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字節跳動旗下公益尋人項目“頭條尋人”在5年的時間里成功幫助15346個家庭實現了團圓夢。2021年4月,騰訊提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并宣布將為此首期投入500億元,設立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
網絡安全兼顧嚴管嚴控與產業發展。盡管國內外網絡安全發展均面臨嚴峻形勢,但我國網絡安全產業呈現出發展活力。目前我國從事網絡安全相關業務的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新興安全與服務內容成為行業發展風口。
互聯網群體研究成為新媒體研究熱點。針對網絡群體的不同特點,相關研究選題呈現差異化。針對老年等弱勢群體面臨數字化浪潮時遇到的挑戰,學界開展研究,旨在推動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代際數字鴻溝等問題,確保各個群體共享信息化成果。
新媒體創意勞動為個人及行業賦能。新媒體行業靈活的工作特點催生“副業經濟”,短視頻主播、博主、UP主等成為很多網民的第二職業。而新媒體的創意勞動特點有利于激活主體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
文化貿易數字化發展勢頭強勁。文化IP具有流量吸引力、強變現能力和產品衍生力。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推動新型文化業態高質量發展,有利于盤活文旅相關資源,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數字合作與治理共同體建設迫在眉睫。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間的數字交往愈加頻繁和深入。不同國家間要加強技術合作,共同提升網絡先進性;加強數字應用合作,共同完善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加強互信合作,共同維護網絡安全;加強數字治理合作,實現發展與治理的有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