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共同發布《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13(2022)》。該書全面分析中國新媒體發展狀況,解讀新媒體發展趨勢,總結新媒體發展問題,探析新媒體的深刻影響。
新媒體各賽道加速演變
藍皮書總報告全面概括了2021年以來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帶來的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中國互聯網發展呈現較大的周期性變化,行業發展起伏加劇,各賽道演變加速,新媒體發展邁入關鍵變革期。
當前,我國網絡和新媒體發展呈現以下特點:網絡監管重拳出擊,互聯網治理“強監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國不斷推動構建新媒體戰略傳播體系,深化國際傳播與微傳播的深度融合;元宇宙賦能未來傳播,Web3概念成為行業熱詞;短視頻成為主流信息傳播方式,直播平臺專業化垂直化賬號蓬勃發展,政務新媒體賬號頻頻“出圈”,全景流量布局成為企業發展共識;“耳朵經濟”與“她經濟”等新經濟形態不斷擴展,非接觸經濟與體驗經濟不斷升溫,數字經濟成為推動建設數字社會的重要引導力與支撐力;網絡音樂平臺競爭白熱化,網絡安全問題嚴峻;社交媒體的情緒化信息傳播傾向推動“情緒變現”,傳統媒體的網絡品牌及信任度建設的重要性凸顯;新媒體成為提升北京冬奧會立體傳播效果的助推器,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取得實效。
藍皮書認為,新媒體不斷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媒體融合發展突破性實質創新與后勁不足,新消費產業利益鏈生態問題值得關注,數字版權保護仍需加強,具有傳播力與影響力的新媒體智庫建設亟待增強,新媒體領域的自主性國際民意調查項目亟待開展。
傳統媒體關停并轉漸增
藍皮書指出,一些傳媒行業由于經營、轉型不善,以及戰略結構調整及市場競爭壓力等,關停并轉現象逐漸增加。
2020年1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據國家廣電總局及各?。▍^、市)廣播電視臺等公告信息整理,2021年我國近30個省市級電視頻道、廣播頻率停播或撤銷。同時,報刊媒體中也有超過20家省市級都市報、廣播電視報等??蛐菘?。
藍皮書分析認為,不論是??蛐菘D至數字版,還是停播或撤銷轉至移動端,從媒體融合深化來看,傳統媒體的機構調整基本都出于優化資源配置的考量,對傳統媒體低效無效產能、同質化過剩供給進行及時止損,有利于促進資源整合、機構及人員設置優化。未來,傳統媒體關停并轉的趨勢將長期存在,主流媒體通過結構調整進行體制機制改革的力度需要加大,實現高質量發展,避免因傳統思維和守舊態度而阻礙改革紅利和聚合效能的釋放,影響傳媒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傳統主流媒體仍具公信力優勢
藍皮書依托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社會化媒體中國家認同的輿論構建研究”,采用2020年6月和2021年6月兩次截面問卷調查的4604份樣本數據,分析洞察社交媒體使用行為的發展變化趨勢。
藍皮書指出,在對突發事件或輿論熱點信息渠道的可靠性評估中,傳統主流媒體依然具有無可比擬的權威性。2021年數據顯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及評論“基本可靠”和“非??煽?rdquo;比例高達88.1%;新華社、《人民日報》緊隨其后,均達86.5%;中央電視臺為85.0%。
受訪者對其他新媒體信息渠道的公信力認同與上述媒體相比呈現出明顯差異??傮w來看,接近四成的受訪者對微信群、QQ群等即時通信群組渠道的信息報告為較低水平(“不太可靠”和“很不可靠”),正向評價(“基本可靠”和“非常可靠”)僅為11.5%。對于QQ彈窗、知乎/貼吧等社區新聞、視頻網站及今日頭條等個性化推薦,三成受訪者均報告為較低水平(“不太可靠”和“很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