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AI+VR”新聞出版融合發展論壇在江西南昌舉辦。作為2023世界VR產業大會的分論壇之一,本次論壇以“技術賦能新聞出版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與元宇宙時代背景下,新聞出版行業的技術探索成果與潛力融合場景。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劉建生,中宣部出版局科技與標準處調研員張文娟,江西省委宣傳部出版印刷發行處副處長劉志軍等出席。論壇在政企學研各界專家學者觀點碰撞中,進一步深化了出版業前沿技術發展、應用推廣和生態建設。
劉建生認為,新聞出版融合發展中的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主體非常有意義、有價值,是整個系統和行業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領會、準確應用、全面貫徹的具體行動。
“創新應用新技術,實現出版融合發展,正是當前出版行業實現拓步轉型的著力點和切入點。江西一直非常關注前沿技術的發展,已經連續5年舉辦世界VR產業大會,見證了虛擬現實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行業從興起到繁榮的過程。”中文傳媒黨委副書記、董事、常務副總經理蔣定平致辭。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董毅敏表示,數字技術用得好不好,直接關系數字出版效益的提升、規模的擴大、傳播的增強。隨著5G、人工智能、AI、VR、AR、云計算、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的不斷完善,云端化特征會更加明顯。大模型、多模態、大算力的機器智能,為新時代的新聞出版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動能。
依靠元宇宙概念再次走到消費電子產業聚光燈下的VR,以及炙手可熱的AI,將為出版業帶來怎樣的機遇,又能否借此延伸出新的應用場景?
產品化是一條新路
近年來,出版業的新入局者不斷增多,技術、人才、資金等優質資源要素不斷匯聚,新產品正在有序推出。這個過程中,無論是VR本身還是整體元宇宙產業,似乎都將發力重點放在了拓展產業外延。由此,“產品化”成為一條新路,需要出版人用新的想象去打破一些傳統的定式或者思維,創造出新東西。
在論壇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工程研發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揚發布了《AI+VR 新聞出版融合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顯示,虛擬現實在出版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VR/AR融合出版物、數字教育平臺、沉浸展覽展示三大方面,而內容則涵蓋了紅色教育、文化旅游、青少年科普和知識培訓等領域。
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吉述介紹了鳳凰傳媒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成果。2022年,鳳凰傳媒打造的學科網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搭建內部ChatGPT工具,有效提升了各崗位工作效率。此外,鳳凰傳媒全資公司鳳凰報刊公司獨立開發運營了一款人工智能審校系統,并基于此開發出新的作文批改和培訓產品。并購的慕和公司嘗試為旗下期刊《東方娃娃》創作AI繪本。
江西財經大學虛擬現實(VR)現代產業學院副院長、中直新經濟董事長汪翠芳與其團隊深耕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多年,迄今為止,已推出紅色主題VR系列、非遺文化系列、應急安全系列、職業教育元宇宙系列等VR相關產品,可形成課件供線上線下學習體驗,也可將內容打造成數字展館。團隊與少兒讀物領域達成一些合作,但較為零散,希望在中小學高職院校的思政系列、黨校課程系列、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方向、心理健康相關系列等細分領域,形成可持續的出版物數字化研發體系,更好地打造精品,形成系列,做成標準。
找準切口很關鍵
面向人工智能,出版業應該怎么做?盡管出版市場已經積累了不少優質產品,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嘗試仍處于起步期。在內容質量、版權保護、倫理道德、用戶信任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風險與問題。對此,報告提出,出版業應與科技業、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多方合作,制定相應的標準、規范、政策等,保障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劉建生就新聞出版融合發展提出三方面路徑:一是按照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戰略擘畫,跟上信息化浪潮的巨變,在融合發展中求生機,在數字經濟中找位置,在科學技術變革中謀發展。二是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部署要求,秉持科學理念,推進創新創造,著力技術攻關,開拓媒介融合、媒體協同、謀質提升新局面。三是守正創新,打好輿情遭遇戰、傳播爭奪戰、轉型爭奪戰。
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醫學專委會主任錢鋒認為,對于不同領域來說,元宇宙的入口至關重要。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創作與出版傳播更傾向于場景和體驗的再現或者延展,適合借消費元宇宙作為入口,如數字虛擬人、VR虛擬現實等技術。自然科學尤其醫學領域的學術創作與出版傳播,更傾向于借鑒工業元宇宙作為入口。工業元宇宙與消費元宇宙相比,更強調可視化、準確性和調優性,更關注解決確切場景確切問題。
近幾年,不斷有業內人士提出,元宇宙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某種設備,其最大的特點是全面的數字化。單個系統的技術驅動只是構建元宇宙的一小部分,關鍵在于生產者與消費者自發形成的生產與使用意識和習慣。在宋吉述看來,編輯一定要有技術思維,通過平臺了解人工智能,適應新技術應用,才能發現新的東西。蔣定平談到,中文傳媒將緊緊抓住技術大升級的歷史機遇,在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的基礎上,強化數字化人才培養、市場化營銷和品牌建設,培育出版行業新型生產力,激發出版新活力,賦能高質量發展。董毅敏提出,新聞出版研究院元宇宙出版與閱讀實驗室將積極與業界聯合,共建平臺,開展人才培訓,構建面向元宇宙的出版標準化體系等。
從整個國際大環境來看,VR、AI內容生態供給不足也是一項挑戰。宋吉述坦言,數字化內容需要有深度、有體系的內容。新技術對出版社的沖擊也在于此——新的機會抓不住,內容是最大的議題。要想用好人工智能推進發展,最重要的是利用它創造新的業態,包括網絡視聽、文體、文娛活動,這些都是出版集團發展的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