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底,Open AI發布的基于GPT-3.5的ChatGPT進入人工智能的市場游戲,開啟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新篇章。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作為生成式預訓練模型,以Transformer為基礎模型,使用預訓練技術得到通用的文本模型。GPT-3.5通過海量數據和超強算力讓模型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產生質的變化,實現“智慧涌現”。ChatGPT的價值觀、正確程度以及在模仿人類語言和行為模式的真實性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引起了業界不小的轟動。比爾·蓋茨曾表示,聊天機器人ChatGPT可以對用戶查詢做出驚人的類似人類的反應,其重要性不亞于互聯網的發明。
毫無疑問,Open AI發布ChatGPT后,開辟了人工智能和語言模型的全新賽道。微軟、蘋果、谷歌、百度等科技公司紛紛加入這場AIGC(人工智能生產內容)的游戲。2月,微軟將ChatGPT接入新版Bing,打開了GPT類產品在搜索引擎應用市場上的新戰場。北京時間3月15日凌晨,Open AI再出大招,發布GPT-4,比GPT-3.5更快、更精準,能處理更加復雜的內容,甚至可以識別圖片內容及其隱藏的情感含義。3月16日,百度發布文心一言,在中文語義處理上更優秀,可以由文字生成語音、圖片、視頻等。可以說從2月開始,人工智能的科技革命正式開始了,并且在科技巨頭的內卷中,從個人到行業到世界的格局,都在被AIGC推動著變革。
人工智能技術迎來奇點,對個人和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清博智能高級副總裁、清博研究院院長黃麗媛表示,腦力輸出者將敗給體力輸出者,至少輿情分析、大數據分析行業是如此。黃麗媛測試了熱搜上的某高校事件,AI水平顯示相當于中級分析師。黃麗媛還表示,人們對已存在知識和信息的掌握和使用門檻,將“一夜回到解放前”,除非是尚存在于腦間心中的、無從可“查”內容。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知名互聯網學者劉興亮認為,ChatGPT出來后,人們太過于擔心哪種工作會首先被替代,而忽視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能多大程度地利用AI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在未來將成為一種基礎能力。工作不是被AI淘汰的,而是被那些掌握AI工具的人淘汰的。普通人的機會在于如何更好地以GPT類產品為路徑,將其應用于自己的行業。
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院長陳丹認為,AIGC會將內容爆炸推向新的高潮,識別、判斷和鑒賞高質量內容的能力將進一步成為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之一。傳媒工作者需要在技術滲透進入行業的同時,及時調適自己的能力和角色定位。
《AIGC:智能創作時代》作者、科技加速器QAQ創始人杜雨認為,AI在“升維”到未來的過程中,短期內傳統生產關系會受到沖擊,社會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而產生“陣痛”,但從長遠看,這種“陣痛”會更讓人類集中于“創造”。“未來,如何運用AIGC賦能自我也是一種能力,因此,出版傳媒業要擁抱AIGC的東風,就必須培養能夠運用AIGC工具賦能業務的人才,推動行業發展。”
龍源創新數字傳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湯楊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對內容生產方式的革新,讓知識和知識人,擺脫了內容生產成本的束縛、對媒體介質的束縛,甚至擺脫了文筆能力的束縛。這個革新出版業必須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