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閱讀遇到生僻字詞,兩指收縮間0.2秒見答案;家有琴童無老師,就用AI指導規范動作;手機一掃,喜愛的卡通形象躍然屏幕……在2023上海書展上,形式新穎而內容厚重的出版融合產品引得讀者們驚訝聲不斷。
上海書展一直被譽為讀者的節日,隨著平臺輻射效應逐步增強,其行業效能凸顯,今年它對出版融合的關注為行業注入發展活力。《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書展中發現,心系讀者、效果務實的融合產品越來越多,行業的融合之路也越走越順。
用戶思維 務實推動轉型升級
在數字出版館的展臺前,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數字出版部劉寅春被熱情的讀者包圍,她耐心地向大家演示“聚典數據開放平臺”的使用。“你打開解放·上觀,劃上要查的詞???,解釋就這樣出來了。”圍觀的讀者連連稱贊:“這反應也太迅速了吧。”
“它其實就是隱藏在各種APP后的‘工具書’。從選取查詢對象到出現檢索結果僅需 0.2秒,近乎無感的‘劃屏取詞’。”劉寅春進一步向記者作了解釋,現在她所演示的版本在前不久升級到了2.0版本,“對用戶來說,服務作了進一步升級,如過去查‘罡’字,就是同‘剛’,并沒有詳細的釋義。2.0版本全面優化后,現在會出現完整釋義和推薦詞,這樣就有效解決了傳統參見系統帶來的問題。”
截至2023年7月,聚典平臺的總調用數已超10億次,總用戶超4800萬。在劉寅春看來,它的成功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在頂層設計上分類聚合、平臺運營的結果。“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規劃設計、上海辭書出版社研發建設,同時在開發過程中,集團各下屬單位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比如它聚合了包括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內的集團旗下出版社的優質工具書,做到了勁往一處使。”
在聚合相關優質內容之后,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也會考慮用戶與讀者的使用痛點在何處。展臺上另一個亮點產品是鋼琴巴士APP,這是一款沉浸式智能陪練產品,記者在體驗后驚奇地發現,它可以明確指出使用者在指法和節拍上的錯誤,并給出正確的建議。劉寅春介紹,它在技術上運用人工智能聲音識別算法,在內容上包含上海音樂出版社眾多權威鋼琴教材內容。“更為重要的是,它的誕生是集團數字化轉型中用戶思維的體現。”
解決用戶痛點,讓數字出版發展之路更為務實。“我們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一個關鍵,就是首先找到用戶的痛點,這款產品所針對的是家有琴童但家長沒有時間和能力輔導的家庭,推出后大受歡迎。可以說我們所有的數字融合產品都是基于這一思路開發的,使得我們的產品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用戶。”劉寅春說。
豐富體驗 吸引小讀者愛上閱讀
青少年閱讀一直是上海書展關注的重點。記者看到,不少出版單位所推出的產品通過融合數字內容,吸引孩子愛上閱讀。
“叔叔阿姨,來看看我用手機掃出來的小鴿子,可愛不?”在上海書展宋慶齡文化空間里,一個小朋友迫不及待地向記者展示他掃描后的成果。
在這個脫胎于衡復風貌區五原路300號宋慶齡文化空間原址的迷你閱讀空間,不少孩子用各種終端設備掃描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兒童讀物中的二維碼,很多二維的卡通形象立馬變得立體了,令孩子們很是興奮。
中國中福會出版社社長屈篤仕介紹,為了吸引孩子們注意,他們結合宋慶齡生前的寵物靈感來源,打造了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的吉祥物“彼得金和朋友們”IP卡通形象,推出了微信表情包、微信紅包封面、手機AR探索活動等線上數字產品,收獲了廣大觀眾尤其是少年兒童的喜愛。
“年輕人受到互聯網、即時通訊、社交媒體的影響極大,‘年輕’‘活力’‘多元’‘創新’是這代人的標簽。”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副館長宮潔菁認為,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少兒閱讀更注重互動體驗和閱讀樂趣,“由聲音、浸入式動畫和交互功能構成的三維閱讀方式不斷改變少兒閱讀方式,豐富孩子的認知,我們也希望通過數字融合的產品形式來豐富孩子的閱讀體驗,讓他們愛上閱讀。”
上海電影譯制廠交流培訓部副主任張冰多次與鄉村的孩子接觸,發現在接觸優質的數字產品后,不少孩子的閱讀興趣被激活,“提供數字融合的兒童產品,也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幫助鄉村兒童獲得開啟人類知識寶庫的鑰匙,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