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No.14(2023)》(以下簡稱新媒體藍皮書)。新媒體藍皮書全面分析中國新媒體發展狀況,解讀新媒體發展趨勢,總結新媒體發展問題,探析新媒體的深刻影響。
短視頻行業向“三足鼎立”轉變
新媒體藍皮書顯示,2022年,中國短視頻行業“兩超格局”稍有變化,抖音、快手的領跑地位雖依舊穩定,但微信視頻號也高歌猛進,“兩超多強”向“三足鼎立”轉變。
2022年,抖音與快手之間的競爭逐漸白熱化,虎年春節和北京冬奧會拉開了二者“流量爭奪戰”的序幕。微信視頻號加入短視頻競爭戰局之后,后來者居上,躋身第一梯隊,推進抖音、快手“兩超多強”格局的調整,朝著“三足鼎立”的方向發展。微信視頻號憑借強大的用戶基礎,打通微信生態間的用戶流轉,聚合公域與私域流量。目前,微信視頻號活躍用戶規模突破8億,微信視頻號中抖音用戶活躍滲透率達59.2%、快手用戶活躍滲透率達30.8%。微信視頻號與抖音、快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此外,微博、小紅書等上線短視頻功能后,憑借強社交、強互動的模式表現出強勁勢頭,在以抖音、快手為首的“兩超多強”向以微信視頻號強勢發力為特征的“三足鼎立”的動態轉向過程中,社交媒體平臺也紛紛搶占短視頻市場。短視頻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促使各大平臺不斷進行功能優化、拓展功能領域、實現功能演進,搶奪受眾的注意力資源。
新媒體未來發展十大展望
新媒體藍皮書發布了中國新媒體發展十大未來展望。
——智慧城市建設打通基層治理鏈條。從數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后者不僅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形成,更從民生、公共安全、工商活動等多個角度打通基層治理的各個環節,構建社會綜合治理的便捷路徑。
——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要方面。針對特定群體的新業態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行業風口,如適應老年人群體的“銀發經濟”、對應年輕人的“Z世代經濟”等。
——新媒體內容生產更加垂直細分。技術為內容表現形式持續賦權,增強內容觀感,提升內容的傳播力、影響力。
——區域一體化建設助力全媒體傳播體系格局。目前,我國在建立健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基礎之上,狠抓地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增強全媒體傳播體系中的“腰部力量”,形成具有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的地區品牌。
——媒體融合規范化程度更高。我國媒體融合發展已從“野蠻生長”轉變為規范化、標準化運營。傳媒產業在轉型升級發展的同時,也不斷細化內容,構建體系化、科學化的媒體融合范式。
——主流意識形態與網絡輿論空間治理加強。數字化進程加速網絡空間意見流動,滋生如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互聯網亂象,同時各級別媒體融合進展存在差距,輿論引導能力仍有待提升。
——全媒體傳播人才培養成果顯著。我國人才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應加強“專業+技術”雙重人才培養,提升新媒體人的輿論感知力和內容創造力,增強融媒體中心的綜合實力。
——文化產品更具中國文化特色。我國不斷增強文化產品的創作活力,實現內容創新、形式創新和管理機制創新“三位一體”,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優質文化走出去。
——融媒體產業邊界持續拓寬形成發展范式。我國融媒體產業合作規模持續擴大,不斷與多元領域形成群體合力,增加經濟效益,增強內容水準,拓寬業務范圍。
——國際網絡安全問題亟待關注。我國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呼吁世界各國在數據安全、信息保護、跨境流動等領域坦誠交流,共同構建開放包容的國際網絡環境。
新媒體產業呈現四大趨勢
隨著我國對互聯網平臺常態化監管政策的施行,互聯網平臺將朝著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并持續開拓海外市場。新媒體藍皮書認為,人工智能產業隨著ChatGPT的爆火開始復蘇,新媒體產業數字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互聯網平臺監管進入常態化階段。自2021年國家出臺一系列互聯網監管政策以來,我國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政策不斷更新、完善。2022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再次強調“常態化監管”,鼓勵資本在公平競爭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進入。2022年3月,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施行,我國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法律體系與制度建設。可以預見,我國對互聯網平臺的常態化監管預期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
互聯網公司繼續向海外市場縱深挺進。其一,互聯網公司“出海”進程加速。2022年,互聯網大廠在海外上線的非游戲類產品有30多款;跨境電商發展勢頭迅猛。中國出口貿易的強勁態勢促進了跨境出口電商的持續發展。其二,游戲行業“出海”前景廣闊。
ChatGPT資本活躍度上升,人工智能產業復蘇。ChatGPT是一款由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發布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其爆火后,我國頭部互聯網公司爭相入局,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迎來復蘇契機,在5G基礎技術和國家政策等的加持下,人工智能產業將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
新媒體產業數字化趨勢明顯。其一,新媒體發展與數字中國建設緊密結合。近年來,我國媒體紛紛建設內容聚合平臺、媒體資源庫及媒體智庫,打造集咨詢服務、生活服務、政務服務等于一體的當地“治國理政新平臺”,推動“媒體+政務”運作模式的落地。其二,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傳媒產業積極推進數字化改造,提高數字經濟比重,產業數字化趨勢明顯。傳統媒體的策劃、采編、發布將向集云計算、大數據、5G技術于一體的全周期升級,同時打造貼合業務流程與應用場景的AI中臺架構。媒體行業不斷整合互聯網思維,推動傳統廣告模式朝著電商廣告、信息流廣告等以流量轉化為導向的廣告經營新模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