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懂的語言解讀科普硬核科學,輕松拍攝的小視頻呈現生活中的藝術之美,律師醫生紛紛出境普及專業知識,情感慰藉和心理疏導幫助當下年輕人療愈內心……如今,利用快手、抖音、B站及各其他新型視頻平臺進行知識學習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互聯網用戶的選擇,網友們的興趣點也從“獵奇”向“干貨”轉變。
不難發現,隨著互聯網視頻流量紅利見頂,泛知識類短視頻悄然興起,成為新的流量風口。近日,快手大數據研究院聯合快手新知共同發布《2022快手泛知識內容生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快手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同比增長58.11%,平臺全年有超過3300萬場泛知識直播——快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泛知識學習平臺。
流動中體現知識價值
不同于娛樂內容的感官刺激,泛知識類短視頻將目光聚焦在生活技能、科普知識、學習技巧、分享經驗等方面。
報告提出六大新知新概念,即新知即常識、插件式學習、“無用”是大用、“冷門”也流行、沉浸式科普、生活實驗場,較為全面地概括了當下泛知識類短視頻內容的分布以及大多數網民的知識需求。
正如報告總結道,你的常識,即是他人新知。針對不同區域、年齡、性別、知識水平、性格偏好的受眾群體,泛知識的價值在流動中得以體現。根據報告數據,2021年“老鐵們”在快手上搜索“做菜”高達38億次,其中“紅燒肉”“可樂雞翅”和“蛋撻”是被搜索最多的菜譜。從性別看搜索偏好,男性最偏好搜索的知識內容是“汽車”“三農”和“數碼”,女性則偏好搜索“美妝”“親子”和“穿搭”。其中,“S彎曲線行駛技巧”“倒車入庫技巧”等具體的技巧知識占據汽車熱門搜索的前列,而“化妝教程”“洗面奶推薦”則是美妝的熱門搜索。
從區域上來看,報告顯示北京地區用戶發布的日常法律視頻,更多地被甘肅、內蒙古和遼寧地區的用戶觀看;而上海地區用戶發布的理財內容,更多受到北京和遼寧地區用戶的歡迎。
泛知識同時在代際間傳遞。在報告中可以看到經驗的代代相傳,例如“60后”用戶發布的汽車養護和維修知識最受“90后”歡迎,而“70后”用戶發布的語言教育內容則更受“00后”歡迎。與此同時,還能看到新生代用戶對“前輩”的新知“種草”,“00后”發布的球類運動知識最受“80后”喜愛,而“90后”發布的軟件產品內容最受“60后”偏好。
在短視頻時代,每個人都能成為知識的生產者和傳遞者——這在泛知識的雙向流動中得以印證。
構建泛知識內容生態
各短視頻平臺為傳統知識及泛知識領域視頻創作內容提供了更多的傳播發展空間……除快手以外,抖音、B站等平臺也顯示泛知識類短視頻成為流量新風口,知識傳播正在打破藩籬,走出校園,普惠大眾。短視頻平臺紛紛成為知識傳播的重要平臺,共同構建起泛知識內容生態。
以快手教育垂類用戶沙沙為例,出生在河北保定的她是個普通的小鎮女孩。沙沙在村莊長大,媽媽只讀過小學,父親雖然上了高中,卻一個英語單詞也不認識。雖然家境平平,但家人重視她的教育。2013年,沙沙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成為一名英語老師。2020年,沙沙開始向在線教學轉型,成為了一名專職的短視頻博主。沙沙認為:“在有著優質資源的課堂上教學生,對他們來說是錦上添花,而在短視頻平臺分享學習方法,對于那些鄉里村里的孩子來說,很可能是雪中送炭。”
從這則案例中可以看出,泛知識類短視頻的興起,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知識傳播的廣度,能夠真正幫助個體學習所需,更場景化地反映了人們的日常需求。不僅如此,對部分創作者來說,短視頻平臺不僅僅是一個分享生活和知識的平臺,他們更能夠通過持續分享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報告顯示,2021年有超過2000萬用戶從快手平臺獲得收入,其中60%來自中低線城市。同一年,有近5.6億個農產品訂單經由快手電商發往全國各地。
同時,在泛知識內容的創作者中,越來越多專家、學者、教授入駐,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分享各領域專業知識,降低知識傳播門檻,還有各行各業的行家里手、民間高手,更有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共同構建起了短視頻平臺繁榮的泛知識內容生態。
泛知識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泛知識類短視頻提供了多樣的知識、獲取渠道及學習方式,彌補了傳統教育方式的短板,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提供了便利條件,但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忽視。
對于泛知識類短視頻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方向,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室主任黃楚新提出:一方面,要正確認識泛知識類短視頻存在的問題,如內容同質化、偽科學泛濫、版權問題、缺乏深度思考與系統知識體系的建構等。另一方面,要從多角度提升泛知識類短視頻的創作水平,一是深耕優質內容,增強信息質量;二是嚴格把關,發揮監管效能;三是打造多元主體,實現協同共創,創新短視頻行業生態,推進泛知識類短視頻向專業化、垂直化、有價值、有深度方向發展。
此外,當人們在享受知識分享過程的同時,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泛知識不能代替系統學習。學習本身是一個嚴肅且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互聯網視頻社區平臺獲得的信息是需要用戶自身進行二次加工,才可能將視頻或文字題材的外顯知識內化為自身可用的內隱知識的。這個過程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僅僅依靠簡單的視頻瀏覽完成。
因此有專家認為,平臺應鼓勵用戶形成系統化學習的習慣,為其提供更多的便利功能及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以進一步提升用戶的學習體驗及價值,促進用戶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方向;需重視“插件式”的泛知識學習,但并不代表系統學習不重要,畢竟“插件”必須依賴于整個“系統”才能發揮作用,“插件式”和“系統性”的學習各有其適用之處。同時,短視頻平臺也要加強相關內容的監管與審核,防止誤導公眾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