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宣部版權管理局、電影局指導下,由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主辦的“短視頻版權集體管理研討會”于5月17日在北京召開。12426版權監測中心于會上正式發布《2021年中國短視頻版權保護白皮書》。
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受權利人及監管部門委托,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1300萬件原創短視頻及影視綜等作品的二次創作短視頻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萬個侵權賬號,成功“通知—刪除”1478.60萬條二創侵權及416.31萬條原創侵權短視頻;綜合視頻、新聞資訊及短視頻平臺占比分別為34.4%、31.8%和29.3%。涉及點擊量5.01萬億次,按萬次點擊10元計算,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0.1億元。
一、中國短視頻版權保護行業分析
當前,短視頻行業競爭格局趨于穩定,行業整體發展已進入成熟期。根據易觀千帆2021年3月數據,短視頻手機應用中抖音以6.77億月活位居第一,另外,微信視頻號憑借微信優勢于2020年7月日活已破2億。據12426版權監測中心定義,短視頻即短片視頻,通常由連續畫面、背景音樂及字幕等組成,是區別于傳統長視頻(影視劇、綜藝等)的內容載體。按照時長及內容素材來源分為兩類:一、60秒以下的小視頻(豎屏為主,劇情、美妝等);二、20分鐘以下的短視頻(橫屏為主,包括美食、“三農”等原創短視頻及影視劇、綜藝和體育等二次創作短視頻)。
原創短視頻是由創作者根據創意策劃、腳本、音樂、演員等拍攝制作(美食、搞笑、劇情等類型),較少用到第三方視頻素材,引用背景音樂(BGM)較普遍。二次創作短視頻是利用已有作品的視頻素材進行創作,常見為影視綜、動漫、體育及游戲等作品素材制作的短視頻,簡稱二創短視頻,主要包含以下6類:
1.預告片類:即影視的預告片、片花、花絮等官方發布的宣傳物料;
2.影評類:對影視綜等作品相關人物、劇情等進行分析和評論。目的在于分析和評價影視中的審美價值、社會意義等方面,達到解讀、分析影片的目的;
3.盤點類:視頻內容通常由兩個以上影視片段組成,包括影視作品單人、場景、榜單等盤點類的短視頻,通常有文案、配音,圍繞特定的主題;
4.片段類(CUT):直接將影視綜等作品進行剪輯切斷,并配上標題進行傳播,通常為高光鏡頭或片段;
5.解說類:包括對影視綜等作品某個片段或整片的解說(含速看,常見為×分鐘說電影),針對影視類作品故事背景、劇情等進行解讀、敘述和評論。引用作品的多個鏡頭或片段,進行剪輯、解說、字幕、特效、配樂等二次創作;
6.混剪類:由單部或多部影視綜作品畫面素材剪輯、拼接而成,有一定的主題和思想,常見為特定人物及場景的鏡頭混剪等。
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保護生態已初步形成,行政監管層面,2018年國家版權局等四部委的“劍網”行動就將短視頻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司法層面,2021年6月1日即將實施的新修改《著作權法》,具有獨創性的短視頻將作為視聽作品進行保護。
二、原創短視頻版權保護現狀
(一)原創短視頻作者單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全面發現盜版內容
12426版權監測中心通過倍市得線上調研系統對523名短視頻作者維權現狀開展了調研,全面了解短視頻作者的版權保護意識,被侵權情況、維權措施以及在維權流程方面對平臺的建議。
調研結果顯示,過去一年中,只有56.4%的原創短視頻作者發現過自己的作品被侵權;近九成作者發現被侵權短視頻作品少于10件。12426版權監測中心10萬名作者監測數據顯示,平均每位作者有63件作品被盜版。面對海量短視頻內容,原創短視頻作者單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全面發現盜版內容。
維權作者中,82.5%的作者通過向平臺舉報的方式維權,平臺在原創作者維權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維權機制暢通與否及處理效率直接影響作者的維權效果。針對各主流平臺短視頻的維權流程,60.6%的短視頻作者認為平臺要求提供的資料太多、太復雜,48.8%的作者認為平臺回復周期太長。原創短視頻作者迫切希望平臺能夠減少維權需提供的資料,并加快處理周期。
(二)累計刪除原創短視頻盜版416.31萬條,92.2%的獨家作者和63.7%的非獨家原創作者被侵權
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10萬原創短視頻作者的作品進行監測,累計刪除原創短視頻盜版416.31萬條。其中92.2%的獨家作者和63.7%的非獨家原創作者被侵權,平均每件原創短視頻被搬運了5次(盜版)。
三、二次創作短視頻侵權情況
(一)累計刪除1478.60萬條侵權二創短視頻,部分主流平臺7天下線率超過90%
2019年至2021年5月,12426版權監測中心受委托監測5525件重點影視綜及體育賽事等作品,受委托成功“通知—刪除”了1478.60萬條侵權二創短視頻,主流平臺治理成功率超過98%;其中2020年二創短視頻盜版鏈接1100萬條,較2019年增長150%。
委托監測作品中,有150部影視作品進入國家版權局重點作品預警名單,監測到侵權二創短視頻共85.28萬條。各類作品中每項體育賽事平均侵權量最大為4.9萬條;其次是電視劇作品,單部作品短視頻侵權量為7556條。
騰訊視頻、好看視頻、西瓜視頻、網易新聞等主流平臺積極治理二次創作短視頻侵權,前20名主流平臺在收到通知后,累計已刪除1323.15萬條侵權短視頻,占下線總量的89.5%。其中,快報、西瓜視頻、搜狐視頻、趣頭條、抖音等平臺侵權二創短視頻7天下線率均超過90%,不少平臺治理效果較好,平均治理周期為24小時。
(二)175部院線電影監測侵權二創短視頻14.27萬條
監測2238部國內外電影作品中,盜版二創短視頻達到53.25萬條;其中,2019年以來在國內上映的院線電影175部,共監測侵權二創短視頻14.27萬條。從近一年院線電影短視頻侵權量TOP10作品來看,國慶檔、元旦檔、春節檔等重點檔期院線電影短視頻侵權量較大,《崖上的波妞》《我和我的家鄉》《八佰》3部影片短視頻侵權量超過4000條。近一年來,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等10個主流平臺刪除院線電影的二次創作短視頻5.16萬條。
(三)37項國內外體育賽事監測侵權二創短視頻181.27萬條
監測國內外熱門體育賽事共37項,涉及比賽8200多場次,盜版二創短視頻181.27萬條。其中NBA、歐洲五大聯賽、歐冠、中超等國內外頂級賽事短視頻侵權量較大。
四、短視頻維權難點和平臺投訴治理機制
(一)短視頻版權難點問題及侵權形式
1.短視頻版權難點問題多,二創短視頻的版權問題較為復雜
當前,短視頻維權面臨諸多難點問題,主要表現在:①確權機制不完善;②平臺治理的過濾審核機制參差不齊;③維權難度大;④二創短視頻的版權難點問題較為復雜。
二次創作短視頻版權問題較為復雜,包括預告、影評、盤點、片段(CUT)、解說及混剪等多個類別,涉及二創作者、自媒體公眾賬號運營企業、網絡平臺、權利人等多方主體,依據的法律和條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還有涉及《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網絡安全法》以及《民法典》中的人格權等,版權問題體現在被搬運侵權、合理使用、短視頻侵權三個方面:
(1)二創短視頻被盜版。12426版權監測中心認為,二創短視頻包含原作品素材,若加入自有文案、配音等而具有獨創性,形成新的視聽作品,可以進行存證確權,被侵權(搬運)后依然可以維權。
(2)二創短視頻的合理使用。根據新修改《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合理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稱、作品名稱,并且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3)短視頻侵權是指超出合理使用范圍的情況下,未經授權引用了原始權利人的視頻素材、背景音樂等,侵害了原始權利人的著作權,常見為信息網絡傳播權;未在短視頻上給原作者署名的,則可能侵犯其署名權;若修改作品的文字、圖像等內容的,則可能涉及修改權;若對原作品進行歪曲、損害原作者聲譽的,則可能侵犯其保護作品完整權。
2.短視頻侵權的表現形式
短視頻侵權的表現形式主要有:①直接搬運侵權;②音樂侵權;③字體侵權;④直播帶貨侵權;⑤二次創作侵權。
(二)主流平臺短視頻版權保護機制
目前,主流平臺侵權投訴渠道主要有三種:①郵箱投訴;②電腦端線上投訴系統;③手機APP投訴系統。各平臺通常會選取其中的兩種為主要投訴渠道。
五、總結及建議
“盤點十大科幻電影”“混剪某明星動作鏡頭”“針對某劇片段的吐槽”,以及當前突出的“×分鐘看電影”等二創短視頻侵權盜版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不利于短視頻行業健康發展。行政執法、司法等部門高度重視,積極規范二創短視頻對影視綜等作品的引用,引導短視頻行業正版化發展。尤其是:
1.短視頻作者的版權意識仍有待提高,提倡主動維權,注意規避侵權風險。
2.網絡平臺積極履行主體責任,推進版權過濾審核機制,實行原創作者和二創作者分類管理,與各版權方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3.健全網絡平臺投訴處理機制及“通知—刪除”的合理期限,提升短視頻侵權治理效能。
4.建立基于集體管理組織集體授權的二創短視頻授權機制,以及視聽版權查詢數據庫,實現權利人、平臺、作者等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