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甄選“小作文事件”爆發(fā)以后,董宇輝又高調復出,表示將單開賬號聚焦圖書。但業(yè)內對于董宇輝等所謂專業(yè)主播進入圖書行業(yè),可謂喜憂參半。何以至此?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判斷,要回到對出版本質、出版物屬性的探究上來。出版物既有一般的物質商品的屬性,也有特殊的精神產品的屬性。圖書不屬于普通商品,對于圖書的發(fā)行與銷售自然不能等同于“賣保健品”,也不能簡單認為賣書就一定“總比賣保健品強”,要視具體內容而定。正因為如此,許多普通商品的營銷手段并不都適用于圖書。
近幾年來,直播帶貨成為一種新型營銷方式進入社會的各行各業(yè),也極大震動了出版行業(yè)。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方式,出版業(yè)不應該拒絕,進行嘗試甚至深入發(fā)展是非常有必要的。直播帶貨很快成為許多出版企業(yè)的主要銷售模式,一個小小的圖書銷售直播間年銷售額,甚至超過一家省級新華書店。許多出版社的編輯也紛紛進入直播間,甚至很多作家也在出版企業(yè)的邀請下,成為售貨員。作為一種短渠道的銷售模式,直播能夠降低發(fā)行成本,讓讀者獲利,讓出版企業(yè)盡快消化庫存,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這應該是好事。
但是,形勢卻并非朝著可控的方向發(fā)展,這種新型銷售模式令出版企業(yè)望而卻步,甚至叫苦不迭。2021年9月,“帶貨達人”劉媛媛叫囂“這次我叫來了中國出版社的半壁江山”,聲稱“準備了50萬冊書破價到10元以下,10萬冊書1元價……破億圖書大場等你來!”當此之時,無數的“帶貨達人”已經滲透入無數家出版社和民營書企,在業(yè)內引起強烈爭議,比十幾年前京東進入書業(yè)引發(fā)的爭議更大。這些“帶貨達人”對出版的本質、出版物的屬性有過了解嗎?知道圖書的營銷也屬于出版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嗎?在明知低價傾銷會造成無序競爭,屬于飲鴆止渴的情況下,為何這么多出版企業(yè)依然紛紛卷了進去,把出版的本質和出版物的屬性都拋之腦后了呢?
直播帶貨對于實體店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雖然任何發(fā)行渠道都有其存在的合法和合理性,只要有助于行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都應該持歡迎態(tài)度,但是書業(yè)同行需要思考的是,直播帶貨中的普遍低價傾銷行為,是推動了出版行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還是嚴重破壞了圖書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2023年12月27日,《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蟆钒l(fā)表報道《東方甄選竟然1元賣書!出版還能干嗎?》,其中質問道:“1元1本的圖書,在圖書質量上,真的配稱‘甄選’嗎?”并尖銳地指出“短期看讀者得到了利益,但長期看,不僅不利于出版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更不利于文化的高質量發(fā)展”,擔心俞敏洪和東方甄選不是出版業(yè)的拯救者,而是埋葬者。那些打著文化惠民,甚至通過大量免費送書來吸引流量的做法,實在是更加惡劣——廣大讀者也真應該睜大眼睛,看看免費送書送的什么品質,要甄別一下是不是庫存書、報廢書,或者低成本攢的所謂世界文學名著。這種擔憂絕非空穴來風、危言聳聽。
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個殘酷現(xiàn)實是,在直播帶貨時代,圖書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它往往是被混雜在普通商品之中,被當作低成本引流的一般商品,甚至低價“傾銷”。平臺的目的并非賣書,而是銷售其他利潤更豐厚的商品。這種銷售行為,究其本質,并非正常的圖書銷售,而是赤裸裸的“搭售”。出版企業(yè)把這種為平臺引流的“搭售”,當作自己的發(fā)行渠道,是違反出版本質的行為,應該反思并改正。在直播帶貨時代,需要思考的是,出版業(yè)銷售渠道是否應該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圖書尤其是新書,是否應該限價銷售?這兩點是對圖書作為特殊商品的一種保護,也是實現(xiàn)出版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經之路。這應該是全社會都要思考的,不能再聽之任之。
如果董宇輝進入圖書行業(yè),只是多了一個劉媛媛,人們還會對他有興趣嗎?希望董宇輝能夠給圖書行業(yè)帶來新氣象,但不能過于樂觀,畢竟對于直播賣書這個新渠道的重塑,不能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董宇輝個人的才情,也不能掩蓋他只是資本的一個工具的實質,他個人也沒有能力扭轉資本的發(fā)展方向。
我們不希望董宇輝折戟沉沙,但是對于董宇輝們賣書還是要抱著警惕心態(tài),對網紅帶貨的弊端要有冷靜的評價。除了搭售弊端,還有一個弊端是直播帶貨改變了讀者挑書、選書的購書模式,而轉為一種即時消費、沖動購買的消費模式。消費模式的改變,對出版業(yè)具有顛覆性,甚至構成一種災難。一些有品質的圖書,往往需要通過比較版本,才能凸顯價值,而作為非專家的董宇輝也很難真正起到導購員的作用。即使他們知道版本的區(qū)別,但在利益面前,肯定會選擇折扣低、利潤高的低劣品,而不是選擇折扣高、利潤低的優(yōu)質品。歸根結底,圖書發(fā)行要講求社會效益,網紅直播賣書很難做到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很有可能扼殺了真正的好書,卻推薦了一堆爛書或者平庸的版本,導致資源分配不均衡。
今后,讀者對圖書內容的判斷能力肯定會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圖便宜買了大量低劣品之后,在大呼上當之余肯定會“吃一塹長一智”,對低劣品逐漸產生免疫力。我相信,廣大讀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肯定是希望看到好書,而不是圖便宜買一堆垃圾。隨著讀者判斷力鑒別力的提升,這些靠打折靠破價牟利的主播們將越來越沒有市場。
對董宇輝而言,要想長久地火爆,吸引龐大的粉絲群體,持續(xù)不斷地推薦真正的好書是唯一的選擇。對好書的內容、對知識要保持應有的尊重和謙卑,不要不懂裝懂,更不要說假話、說瞎話。否則,他的火爆只能是一時的。煙花易冷,董宇輝未來的落寞也不是沒有可能。
之所以有這些預判,更多還是基于對直播帶貨這種新渠道的清醒認識。如前文所說,任何一種新渠道都不應該拒絕,而是應引導其推動出版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如何對直播帶貨渠道進行引導呢?
一是對直播賣書渠道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建議管理部門就直播賣書的準入條件出臺文件,使之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甚至封閉的發(fā)行體系,而不是與其他普通商品混搭銷售。二是明確新書的范圍、年限、最低折扣等,對直播銷售的新書進行限價,杜絕無底線的價格戰(zhàn)。三是繼續(xù)推動實體書店和網絡平臺發(fā)展,滿足讀者多場景消費需求,將直播賣書作為其補充而非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