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聚焦全產業鏈
展覽展示、論壇交流、報告發布、采選交易、現場互動……剛剛落幕的第十三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匯聚數字出版全門類、全產業鏈及各種創新形態,展現了數字出版業的澎湃動能。
“出版+”發展路徑更明晰
甘肅展區的敦煌書房、“讀者·新劇場”少兒戲劇課程項目,實現資源活化與產品轉化;安徽展區的時代出版課后服務平臺、樂齡聽書,提供專業服務收獲“雙效”俱佳;廣西展區的“紅灣”主題閱讀體驗平臺、中國村落文化數字出版平臺,推進閱讀有溫度、可感知……本屆數博會上,出版單位結合優勢出版資源與業務板塊,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融合發展模式,構建“出版+”生態。
“數字化為出版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科技賦能使得出版的邊界被徹底打開。”讀者出版集團總經理馬永強表示,一切從內容出發的出版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之路,就是多維度多領域“出版+”跨界“破圈”的出版。
在馬永強看來,要重構圖書出版的多維出版格局,把出版社打造成優質內容資源聚合的創新平臺、文化創意孵化器和優質IP產生的平臺、綜合文化服務平臺;積極探索出版與科技、公共服務、閱讀服務、教育服務、終身學習、公共文化服務空間、文化創意、文旅研學、城市創新、心靈撫慰等10個維度的“延伸”,積極探索跨行業“破圈”。
扎根優質內容,網絡文學在影視、動漫、游戲、有聲書等領域釋放原創IP價值。記者在數博會上看到,《后宮·甄嬛傳》《燕云臺》《瀝川往事》等網絡文學作品實現紙書出版。數據顯示,2022年網絡文學新增IP授權同比增長55%。微短劇成為網絡文學IP改編新方向,數字出版“破圈”效應顯著。
搭乘技術東風走出國門,精品游戲助力中國文化海外影響力不斷提升。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林琛認為,要不斷研發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特色精品,形成更多中國原創IP并輸出海外,同時持續提煉容易被不同文化和人群接受的中國視角表達,實現游戲產品與文化藝術的有效聯動與精細化運營。
未來已來,融合新生。透過本屆數博會可以發現,出版行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更加明確?!?022—2023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出版融合發展的重點將轉為出精品、出影響、出效益。與此同時,圍繞如何更“深”、怎樣真“融”,依靠優質內容資源,進一步拓展新業務、新路徑、新模式,著力提升規模實力與發展能力,同樣不容忽視。
技術助力 傳統文化更亮眼
借助數字技術,出版內容正從文字、圖片等傳統形式擴展為集文字、圖像、聲音、視頻于一體的立體化復合形態。本屆數博會上,古籍數字化創新論壇、數字IP授權論壇、元宇宙與人工智能時代的出版與閱讀研討會等,均離不開打造“文化+數字”融合新場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表達和全球化傳播這一主題。
數字技術正在為傳統文化煥發新的風采提供新動能、新動力、新機制。記者看到,上海音樂出版社“古譜今譯”通過聚焦中國古代最常用的兩種記譜法、研發國際標準的數字化古譜字庫,打造專業化、精品化、特色化古譜數字內容服務平臺。
中國地圖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地圖文化出版分社總編輯卜慶華表示,中華文明由紙張等媒質流傳方式轉為數字信息等現代傳播方式的重要步驟離不開古籍的數字化。目前,大量古籍得以實現數字化,為其在學術研究、公共文化領域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必要基礎。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的快速發展,古籍在繼續數字化的同時,開始向知識化轉變。
“數字化創新將有力促進古籍整理和利用的轉型升級,有力促進學術研究、知識生產的迭代更新,從而更好挖掘古籍的時代價值,實現古為今用,服務當代、面向未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卜慶華表示。
“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等,可以把藏經洞的文獻數字化、敦煌莫高窟壁畫進行數據關聯,這為人文學科的專家和學者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結合莫高窟的數字化保護,敦煌研究院敦煌學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采取數字化的方式可以讓莫高窟的文化遺產永久保留、永續利用。
國際交流 共贏合作更深化
“我為這里的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贊嘆,也對這里展示的數字化發展成果感到震驚,我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機遇和攜手合作的可能。”第一次來到中國的德古意特出版公司全球期刊出版副總裁林賽·迪克森說。她也見證了學術期刊從紙本時代進入在線時代、從訂閱模式向開放獲取模式的迅速轉變。
醉心于敦煌文化的甘肅政法大學涉外法治學院(國際交流學院)教授普隆金娜·奧莉婭2009年來到中國,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她說,數字技術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重要手段,并在保護、修復、研究、傳播文化遺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們希望成為連接東西方科研交流合作的橋梁,推動中國的優秀科研成果被國際社會認知。”中國出版界的老朋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全球圖書業務總裁湯恩平在視頻致辭時表示。今年3月,集團旗下期刊和圖書已開始實行統一的數據政策,讓數據分享變得更容易。今年集團還將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聯合制作發布開放數據白皮書,并提供相關調查數據和咨詢、指導。
中國外文局主辦的發展中國家青年媒體人研修班的44位學員來自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喀麥隆等12個國家。他們現場體驗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數據庫、國家級人工智能翻譯平臺等后,無不贊嘆數博會展示的數字出版新成果、新產品、新技術,以及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的豐碩成果。
國際化還體現在本屆數博會設置的數字出版國際合作項目展。在這里,國際出版機構與中國合作的代表性數字出版項目引人關注,中國出版界與國際同行在數字出版領域的合作愈加深化。
由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與愛思唯爾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北京科愛森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目前已與國內近百家科研機構開展了英文期刊的合作創辦出版服務,并全文發布在愛思唯爾旗下知名國際學術全文數據庫ScienceDirect;牛津大學出版社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等合作推出可點讀版、音視頻故事、互動閱讀APP等多種形式,共同建立“紙電聲+知識服務+軟硬件”的閱讀生態;圣智出版集團開發的學科資源中心(TRC),由數千名教育專家參與搭建,被全球頂尖大學課堂廣泛采用,Mindtap在線學習平臺讓教師和學生高效互動……
業界人士認為,本屆數博會彰顯了重點項目和品牌企業的引領力和影響力,將推動出版業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