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國出版繁榮發展學術論壇在天津舉辦。論壇為全國出版學科專業共建暨出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工作會議的主題學術論壇,來自共建高校的9位專家學者聚焦中國出版繁榮發展作主旨報告。
圍繞中國特色出版學科專業建設,與會專家學者發表了觀點。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雷啟立認為,可以從使命論、主體論、功能論、媒介論、生態論和學科論六個方面,開展中國特色出版學基礎理論研究。華僑大學副校長、北京師范大學數字出版研究院執行院長萬安倫認為,馬克思主義出版觀包括以下內涵維度:出版的黨性原則,出版的人民性,堅持雙效統一的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第一的工作目標,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卿表示,出版學研究范式經過三次轉型,未來出版學研究的范式將是多種范式的融合。四川大學出版學院副教授曾元祥則表示,構建中國特色出版學自主知識體系,是關乎出版學科建設與服務出版強國建設的重要命題。
此外,圍繞“學術出版評價機制”“走出去”“出版融合”“文化傳承”“雙效統一”等主題,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院長張久珍,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戚德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出版學院副院長胡易容,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李治安,北京印刷學院出版學院教授張曉菲進行了分享。張久珍表示,當前我國學術出版正蓬勃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開展了學術出版的考核評價機制課題研究,希望以此助力學術出版發展。戚德祥建議,應構建中國出版走出去效果評估體系,這是一個綜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際影響與價值導向、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等的系統工程。張曉菲表示,出版行業要想繁榮發展取得新突破,離不開雙效統一這一前提條件。
在論壇上,中華書局、人民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4家出版單位向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等8所共建高校捐書,2023年全國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研討會征文活動優秀論文頒獎儀式舉行。
論壇由全國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聯絡處主辦,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南開大學出版研究院承辦,北京師范大學數字出版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出版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學院、武漢大學出版研究院、四川大學出版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出版學院和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