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品化、IP轉化提速、全球化深入等三大核心趨勢的積極推動,中國網絡文學作為大眾參與、全球共創,彰顯中華文化原創力的生動實踐,不斷延伸傳播半徑,已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生動的文化名片。
“全球化深入”是2023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一大亮眼特征。2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伴隨著中國網文海外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大幅提升,網文、游戲、影視已成“文化出海”的三駕馬車。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網文出海市場規模超過40億元,海外網絡作家約41萬名,海外原創作品約62萬部,海外訪問用戶數約2.3億,覆蓋全球200+國家及地區,其中美國用戶最多。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高翔表示,2023年,中國網絡文學更加突出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多元題材和類型,以大量鮮明、生動的藝術角色講述中國故事,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智慧的原創性、群眾性力量,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深入研究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化傳播的經驗和規律,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貢獻智慧和力量。
“網絡文學是中國式現代化催生的文學新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表達、世界了解中國的新渠道、文化強國的新載體、互聯網時代最具活力的文學生力軍,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說。
顯而易見,在經歷了出版授權、翻譯出海、模式出海等階段后,如今,中國網絡文學已進入“全球共創IP”的新階段。這種模式鼓勵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創作者共同進行網絡文學IP的培育及開發,開啟了網絡文學全球化的新一輪浪潮。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海外網絡作家的快速成長,海外網絡文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原創生態。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網文創作模式給海外創作者以啟發,再經由本土作家結合奇思妙想創作出豐富多彩的故事,讓全球的讀者可以在文學的海洋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截至2023年年底,海外原創的網絡文學作品已超過62萬部。
記者從起點國際了解到,截至2023年年底,其已培養約41萬名海外網絡作家,為3年前同期的4倍。這些作家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美國、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英國、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是網絡作家數量排前十的國家。這些海外作者多為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起點國際的簽約作家中,00后占比達到42.3%;其次為95后,占比達到27.2%。從閱讀情況看,截至2023年年底,起點國際的海外訪問用戶數突破2.3億,為3年前同期的3倍。這些用戶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日均閱讀時長達90分鐘。其中,美國的用戶數量最多,Z世代占比將近八成。用戶增速最快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法國、突尼斯、希臘、津巴布韋和南非。
此外,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向世界傳播的不僅是一部部優秀的文化作品,更是一整套立足于AI時代的創作機制和產業生態。相關調研資料表明,優秀網文海外IP開發頻現佳績,諸多爆款作品打造成為全球級IP的潛能初現。例如,在影視劇改編方面,繼《慶余年》《贅婿》《斗羅大陸》《錦心似玉》《天才基本法》等IP劇集在海外上線后,2023年,《田耕紀》在愛奇藝泰國站、日本站登頂,《卿卿日常》在Rakuten Viki的用戶評分高達9.5分。此外,《贅婿》《開端》等劇集還被外國購買影視翻拍權,網文IP影視作品已成為海外劇集的重要內容源頭。在游戲開發方面,2023年,閱文首個自主海外發行的IP改編游戲產品《斗破蒼穹:怒火云嵐》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泰國上線,輻射新加坡、孟加拉國等地的IP核心用戶,實現東南亞地區2023年Q4新用戶環比增長118%。
“網絡文學既是世界讀懂中國的一扇時代之窗,也是文明交流互鑒的一座數字橋梁。”閱文集團CEO侯曉楠表示,如何將網絡文學打造成中國文化世界傳播的“亮麗名片”,對每個網絡文學工作者來說,責任重大。
據侯曉楠介紹,針對當前網文出海的現狀與問題,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提出的“四大轉型升級”倡議引發了廣泛關注:一是加強對受眾和對象國的調查研究,從粗放式傳播向精準傳播轉變。二是優化出海作品題材結構,從以一般性傳統題材為主,向以反映當代中國的現實題材為主的內容生態轉變。三是改進傳播方式,由單一的文本閱讀向以視頻為代表的媒介融合傳播轉變。四是完善運營機制,由平臺在國內向海外推送,向在海外本土化發展轉變。通過轉型升級,大力提升中國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溝通交流和友好相處,為重塑世界新的文化版圖,提升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作出網絡文學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