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出版在創造了連續18年平均兩位數高速度增長的奇跡后,面臨著內容電商崛起、運營一體化、渠道去中心化、產品同質化、價格廝殺等挑戰。
為應對這些挑戰,少兒出版機構要回歸內容本質,創建流量生態,腳踏實地做好產品體系,抓住全民閱讀戰略推進、科技革新帶來的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
優質童書產品是高質量發展之本
近年來,主題出版成為少兒出版一個重要的出版類別,誕生了一批優質少兒主題讀物。如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簡稱“中少總社”)的《美麗中國·從家鄉出發》、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簡稱“二十一世紀社”)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明天出版社的《琴聲飛過曠野》、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烏蘭牧騎的孩子》、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天女》、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簡稱“長少社”)的《冷湖上的擁抱》和《馬蘭的孩子》、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簡稱“安少社”)的《樺皮船》、接力出版社(簡稱“接力社”)的“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等,這些作品紛紛榮獲和入選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好書”,為新時代少兒出版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了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圖書外,還有部分新書靠特色營銷策略取得不俗的市場銷售成績。中少總社的“院士解鎖中國科技”叢書2023年上半年發行量超250萬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上半年全球獨家首發的《王朝》雙語版和科普版,目前已經銷售近40萬冊;長少社的《少年聶海勝》發貨量超30萬冊;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的《這就是中國力量——超級工程來了》發行量25萬冊;三環出版社的《漫畫少年讀曾國藩家書》上市兩個月銷售30萬套,銷售碼洋逾4000萬元。
少兒社的經營能力不斷提升
除了圖書產品,出版機構尤其是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其經營能力代表著市場競爭力,而在資本層面的動作更是其經營能力的最直觀體現。2022年,榮信文化上市,其品種規模不斷增長,營銷推廣力度持續加強,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在少兒科普百科和低幼啟蒙兩大細分市場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前不久,福州青葫蘆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簡稱“青葫蘆”)收購北斗耕林文化傳媒(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引發業界關注,青葫蘆在過去6年共孵化19支(不含耕林)兒童圖書創作團隊,策劃了《打開故宮》《大英兒童百科全書》等暢銷童書,擁有線上線下店鋪近100家,分銷客戶近1000家,2022年整體銷售規模超13億碼洋。
今年8月,出版業上市公司披露的2023年半年報公開了旗下多家出版社的經營數據。鳳凰傳媒半年報顯示,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上半年營收2.99億元,利潤3770.62萬元;時代出版半年報顯示,安少社上半年營收2.71億元,利潤4206.75萬元。近三年來,安少社每年推出的主題出版和兒童文學重點作品都能在斬獲大獎的同時,入選數個行業權威圖書榜單和閱讀推薦書目,從而迅速實現銷量倍增。
在此次采訪中,多家少兒社表示經營數據穩中有增或小幅下降。長少社1~6月實現銷售碼洋9億元,新書出版效率、重印率和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接力社1~9月發貨碼洋為4.85億元,同比下降10.40%。三環出版社1~9月發貨碼洋突破1億元。
據長少社透露,目前該社擁有億元產品線3條、5000萬元級產品線4條、3000萬元級產品線2條、1000萬~2000萬元級產品線5條。而二十一世紀社近年來通過“中心制”的運作模式提高經營能力,旗下圖書項目部和北京出版中心是銷售增長最多、貢獻最大的兩個編輯部門。
單一發行渠道會嚴重限制發展
據開卷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圖書零售市場規模同比下降2.41%,其中少兒圖書市場是降幅最大的類別。除網店渠道和實體渠道雙雙下降外,在一直高速增長的短直渠道,少兒讀物占比也同比下降5.75%。
相比之下,少兒社的營收和凈利潤雖然表現不俗,但利潤率卻不高,這也與少兒出版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有關,同時少兒圖書也是低價競爭的重災區。多家少兒出版機構發行渠道線上占比超過80%,而短直渠道又在線上渠道份額中占比較大。特別是今年以來,在一些頭部主播的帶動下,許多圖書在短時間內引爆市場。
中少總社首次突破性地將2023年的《兒童文學》雜志推選到“東方甄選”董宇輝專場售賣,單場銷售達1萬多套。廣東新世紀出版社的《小屁孩日記》在王芳直播間首發,10分鐘賣出近5萬冊,還通過開展跨國圖書溯源直播活動拉動圖書銷售。長少社的《少年聶海勝》從今年4月至今長期位列抖音童書榜Top20,與達人合作短視頻500多條,王芳直播間帶貨超7萬冊,目前累計總發貨量30多萬冊。
傳統的新華渠道也在積極布局線上業務,成為圖書銷售新增量。2022年5月,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投資成立新荷傳媒,開始布局圖書線上發行渠道,廣東人民出版社的《漫畫小學生心理》是由新荷傳媒定制發行的產品,上市兩個月銷量破200萬套。而線上線下如何聯動,也是傳統渠道一直在探索的問題。10月14日,新華文軒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簡稱“新華文軒”)成立的全國原創圖畫書首發中心揭牌,未來將整合新華文軒的實體書店、云店、電子商務等資源,積極推動專業的原創圖畫書發行平臺建設。目前,該中心已與中少總社、接力社、海豚傳媒和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等開展合作,成效初顯。
雖然線上渠道一時呈現出烈火烹油的景象,但不難發現,今年上半年,包括抖音等在內的線上流量的下滑,帶來的是整體流量的分散和圖書銷售規模的下降,單一的發行渠道會嚴重限制和影響未來的發展。因此,為了穩定銷售規模和保證出版機構的合理利潤,亟需建設多元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