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國版權協會線上發布《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版權保護與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國家版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網絡文學相關企業和平臺不斷完善保護機制,用戶版權意識逐步覺醒,推動網絡文學產業版權保護與發展工作邁上新臺階。
中國版權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于慈珂介紹,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產業在傳承傳統文化、記錄時代發展和引領文化“出海”等方面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產業規模達到358億元,同比增長24.1%,用戶規模達5.02億,占網民整體48.6%,同比增長9.1%。網絡文學IP全版權運營帶動游戲、影視、動漫、音樂、音頻等數字文化市場規模達3037億元。我國網絡文學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還面臨著不容忽視的盜版侵權問題。據統計,近九成網絡文學平臺和近八成的作家一致認為,盜版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是科技手段降低了盜版成本,網絡文學面臨著盜版侵權的“三座大山”,即盜版平臺及搜索引擎、應用市場兩大入口渠道已經成為網絡文學盜版侵權的主要途徑。
《報告》顯示,2021年隨著國家全面加強網絡版權保護,《民法典》和新修訂《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相繼實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和《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等綱領性文件相繼出臺,以及“劍網”專項行動的持續開展,加速了網絡文學產業正版化進程。網絡文學行業在加強自律、凝聚版權保護共識等多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國家對版權保護力度的持續加大,已經有59%的用戶表示近年閱讀正版的頻率越來越高,大眾版權意識逐漸覺醒,對于推動網絡文學正版化發展是一個良好的變化。
《報告》指出,我國網絡文學產業發展將呈現付費與免費模式并存發展、網文與影視的雙向賦能和版權保護構建全IP運營生態3個趨勢。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網絡文學市場上共有523個在線綜合閱讀產品,無論是免費模式還是付費模式,都能提供數量眾多、題材廣泛的作品,讀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和切換。網絡文學全IP運營鏈條已經逐漸成熟,版權保護的不斷深化將進一步提升網絡文學對下游產業輻射所帶來的價值,推動全IP運營生態的建設及完善。
《報告》還對網絡文學版權保護提出4點建議。一是落實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部署,進一步完善版權行政保護體系,要完善版權管理體制機制,全面加強版權保護,推動新業態新領域版權保護,加大版權執法監管力度。二是壓實搜索引擎、應用市場等平臺的主體責任,從源頭切斷盜版利益鏈。調研結果顯示,網絡文學企業期望主管部門對搜索引擎、應用市場等平臺提出要求,封鎖盜版傳播渠道,從源頭切斷盜版利益鏈。三是充分認識網絡文學的作品價值,加大判賠和處罰力度。網絡文學的價值并不局限于文字作品本身,建議參照其他文化產品侵權的責罰標準,提高網絡文學侵權行為的賠償金額,加大追責處罰力度,建議版權執法部門加大對網絡文學侵權盜版的打擊力度,侵權盜版達到刑事門檻堅決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四是加強科技反盜版,完善網絡文學版權鏈。加強完善網絡文學版權鏈,網絡文學平臺也需要探索創新技術+版權保護的深度融合,構建強力有效的版權保護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