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互聯網影視峰會上,《2020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1)》及《中國網絡視頻精品研究報告(2021)》重磅發布。3份報告不約而同地指出,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時期,我國網絡視聽產業蓬勃發展,而隨著國力繼續增強和5G時代來臨,“十四五”期間,網絡視聽產業的前景將是一片大好。
優秀節目日益豐富,供給能力不斷提高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副主任肖黨榮帶來的《2020網絡原創節目發展分析報告》,對2020年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網絡紀錄片、網絡動畫片、短視頻等進行了多維度詳細分析和解讀。報告強調,2020年的網絡原創節目,呈現出優秀節目日益豐富,供給能力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
網絡劇方面,2020年上線網絡劇230部、4467集,相比2019年分別增長14%、10%。其中,以現實題材為主體的創作傳播格局進一步凸顯,現實題材網絡劇占比近七成。《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沉默的真相》《我是余歡水》等作品,均收獲不錯口碑和“出圈”熱度。
網絡電影方面,上線數量由2019年的638部增至2020年的659部,現實題材網絡電影生產創作勢頭活躍。2020年,分賬超過1000萬元的網絡電影共計60部,較2019年增長76%。
網絡綜藝方面,2020年總上線網絡綜藝229檔,相比2019年的221檔略有上升。其中,僅限會員付費觀看的多版本和衍生節目達到137部。
2020年是網絡紀錄片的豐收之年,全年共上線網絡紀錄片259部,是2019年的1.7倍。其中,記錄、書寫、謳歌新時代的作品層出不窮,《冬去春歸》《好久不見,武漢》等44部疫情防控題材作品,《追光者:脫貧攻堅人物志》等14部脫貧攻堅題材作品成為年輕人的熱門話題。
網絡動畫片方面,2020年全年共上線396部,較2019年的288部增長38%,“中國風”成為2020年網絡動畫片的亮麗主題,國風作品“破圈”時有發生。
短視頻方面,2020年,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全面挺進短視頻,省級以上廣播電視100%入駐短視頻平臺。中央級廣播電視機構在抖音、快手的賬號數達到294個,省級廣播電視賬號5716個,較2019年分別增長165%和746%。
用戶規模穩步提升,產業將呈現四趨勢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9.44億。網絡視聽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行業格局。對于網絡視聽產業未來5年發展趨勢,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發布了《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21)》。
報告中提到,5年來,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穩步提升。其中,因為村通光纖比例躍升,“數字鴻溝”逐漸縮小。截至2020年年底,農村網民占網民總體的31.3%,規模達到3.09億;同時,網民增長主體從青年群體向未成年人及50歲以上的網民擴展,我國已經有2.6億“銀發網民”,20歲以下網民達到1.6億,這些都是網絡視聽行業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
此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網絡視聽收入達2943.93億元,同比增長69.37%;網絡視聽產業多元化商業模式也在形成中,形成了會員、版權、直播帶貨、廣告、IP生態開發等多觸角商業模式。國家廣電總局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網絡視聽用戶付費、節目版權等服務收入達830.80億元,同比增長36.36%。
報告預測,未來5年,網絡視聽產業將呈現4個趨勢:更加注重統籌安全與發展,主題宣傳和主題創作聲量進一步放大,“文化+科技”是主流發展方向,邁向國際傳播是網絡視聽擔負的重大而現實的任務。
“精品思維”是所有痛點的破局之道
互聯網影視精品內容層出不窮,產業規模也進一步擴大,未來行業發展的空間和機遇在哪里?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帶來的《中國網絡視頻精品研究報告(2021)》給出了答案。
報告中,陸地用“桃花源”來形容行業正在尋找的空間和機遇,認為新的增長點需要到“黃發垂髫,怡然自得”的年齡層和“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鄉村中尋求。新網民的入網轉化是一大增長點,行業應更積極思考如何為這“一老一少”群體布局適合他們的視聽文化內容。同時,互聯網領域在2020年達成的“全面小康”,為網絡視頻在農村地區的普及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如何做好鄉村互聯網影視經濟,也值得從業者思考。
報告還指出,互聯網影視行業發展至今,不管是挖掘新的增長點還是突破行業面臨的痛點,最終的答案都指向精品。報告指出,影視精品是精致的觀念、文化、戰略和生產流程控制的產物,必須具有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時代價值和傳播價值。未來行業會從主旋律作品向主旋律精品轉變,從打造精品向打造精品產業鏈轉變。